大数据时代,版权共享实现多赢

更新时间:2018-01-22 11:33:53点击: 企业动态

        马耳岩小学距离县城150多里路,只有 6 名教师、48名学生,很多素质教育课程无法开齐开足,是卢氏县教育发展最落后的学校之一。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段腾渊发现,他的课表变得丰富起来。除了语文、数学,还加入了晨读、音乐、美术、舞蹈、英语、手工、科学、绘本阅读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远在美国,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走进马耳岩校园,却借助网络直播每一周准时来到段腾渊的教室。
       
        “一张课表、双师课堂、三件法宝、四方力量。”沪江教育首席教育官吴虹这样概括“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的模式。具体而言,“互+计划”携手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教育机构,打造出了一张统一的大课表,提供音乐、美术、舞蹈、科学、财商、网络素养、生命教育等课程资源,而乡村学校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就能开通网络双师课堂,连接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课程资源,第一时间免费获得优质的版权内容。
  伏彩瑞认为,“互+计划”的本质是连接与跨界合作,连接政府、学校、教育机构和热心教育公益的个人,再通过互联网的大规模交互与跨界合作,叠加形成逐级放大的“扶智”效应,最终实现内容版权价值最大化,让轻量级、高效率、大规模、可持续的教育扶贫成为可能。
  总结会上,不少与会人士提出,“互+计划”以及“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项目的推广不仅有利于教育的平衡发展,对于参与其中的各家数字出版机构来说,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互联网支教不是纯粹地将内容放到互联网上,而是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重新设计和编写,以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融合,这对数字出版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从中探索更加多元化的网络教育形态。与此同时,将旗下内容版权开放后,让这些优质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再整合、分享和传播,不仅可让更多人受益,也有利于这些机构进行品牌打造,进而推进各自的数字出版业务。
  知识共享,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当然包括著作权法律法规;知识共享,应该尊重著作权人的各项民事权利,当然包括著作权。知识共享和版权保护从来就不是矛盾关系。尊重版权是知识共享的前提。著作权法律法规是知识共享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