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复审、无效审查质量
更新时间:2018-06-15 11:13:04•点击:次 • 企业动态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专利复审委员会)围绕《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和审查业务指导体系,建立典型案例指导机制,重视外部信息反馈,内外结合,促进复审、无效案件审查质量的持续提升。
2017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初步建立了“四会一通报一共享平台”的反馈机制,进行体系化的质保成果发布。其中,“四会”是指分领域复审审查标准执行一致会、复审质量保障分析会、分领域复审质量情况发布会、典型案例研讨会;“一通报”是指针对全委的审查质量定期通报;“一共享平台”是指专利复审委员会网站上的共享案例园地。“复审无效审查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保障了专利复审委员会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效促进了复审无效质量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专利复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专利复审委员会还针对复审、无效案件定期开展质量抽查和评估,除关注审查决定质量外,还在质检中对过程质量进行监控,总结审查过程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标准执行不一致问题;另一方面,围绕审查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质检工作。
为了使前后审级之间信息共享渠道更为畅通,专利复审委员会还建立了系列案件前后审级反馈机制:在信息共享方面,成立质量提升工作组,分领域设置复审业务联系人,保障前后审级反馈机制的落实,加强对系列复审案件的信息共享;在案件协调方面,充分发挥质量提升工作组的沟通协调作用,对于在前审阶段反馈的系列案件进行跟踪和调配;在问题解决方面,对于系列复审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由复审业务联系人组织协调相关申诉处确定处理意见,必要时由质量保障处在委级层面组织专家作出处理意见。截至2017年底,专利复审委员会共接收系列复审案件近1000件,质量提升工作组就其中7个批次350余件系列案件在委级层面进行了会审并作出指导意见。
在进行业务指导的过程中,专利复审委员会还探索建立了案例指导机制。典型案例是具体诠释审查标准和审查理念的风向标,也是审查员立足专利审查、提升法律素养的阶梯,对加强专利复审委员会业务能力建设具有巨大价值。近年来,专利复审委员会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项工作组,遴选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优秀审查决定600余件,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炼,编撰了《以案说法-专利复审、无效典型案例指引》一书,通过梳理优秀决定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律观点,以案例综述的方式阐明审查规则和标准。
除了对内提升审查质量,专利复审委员会还高度重视外部反馈意见和交流。针对信访案件和败诉案件,专利复审委员会制定了质量评估方案,进一步规范信访和败诉案件的处理流程,对这些案件进行逐案核查,并向审查员反馈,针对有共性问题的案件召开专门质量分析会。“2017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涉及败诉和信访投诉的200余件案件全部进行了核查,组织召开了6次质量分析会。对于信访和投诉中涉及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以外部反馈为抓手,及时发现、及时分析、持续反馈,有效促进了审查质量的提升。”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重视信访和败诉案件外,专利复审委员会还进一步加强与法院的交流工作,组织了3次与法院间的研讨会。2017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向最高人民法院选派技术调查官4人,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选派1人,通过人员交流的方式,促进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的良好衔接。
复审、无效案件审查质量的提升,需要每一位审查员提升能力、履职尽责。在提升审查质量和效率、加强处室管理方面,专利复审委员会医药生物申诉一处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审查方面,医药生物申诉一处一方面强化了处级质检和决定报批职能,改变部分案件免检的做法,每案必经处级质检和决定报批两关,以高于局、委质检标准的要求审视每份审查决定,发现问题立即召集处内扩大讨论。“此举并不以质量评定为目的,而是通过对实战中发现的棘手问题进行讨论,统一全处做法,高效传递审查经验。”相关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医药生物申诉一处还强调重视事实认定和在审查决定中充分说理,重点从查证和论证两个方面锤炼审查员的“真功夫”,既提升合议组驾驭大案要案的能力,也为后续可能发生的行政诉讼打牢基础。
审查标准是审查员经过总结梳理并提炼出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医药生物申诉一处针对近年来中药领域专利申请出现的新情况,梳理了专利申请文件不同撰写形式所呈现出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审查方法,重点加强中药组合物技术效果证明的审查。同时,引导审查员多角度审视中药专利的核心价值,保护中医药创新成果。在西药领域,该处正在开展中美欧日韩五局之间关于创新性审查的比较研究,稳步推进关联案件的收集、分类和比较分析。
“复审、无效审查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专利复审委员会持续、系统推进。在今年的工作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将根据外部反馈和实际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复审质量上,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征集培训意见和需求,对合议组组长进行集中培训,逐步提升复审质量。培训的着力点也将围绕创造性评判标准、审查员对复审程序和职能的准确理解等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纵向来看,在进一步提升复审质量的基础上,专利复审委员会将加强针对前审部门的业务指导,保证审查标准执行一致;从横向来看,专利复审委员会还将加强与法院的业务交流,促进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的有效衔接,通过多方发力、互相支撑,持续提升专利审查质量。
2017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初步建立了“四会一通报一共享平台”的反馈机制,进行体系化的质保成果发布。其中,“四会”是指分领域复审审查标准执行一致会、复审质量保障分析会、分领域复审质量情况发布会、典型案例研讨会;“一通报”是指针对全委的审查质量定期通报;“一共享平台”是指专利复审委员会网站上的共享案例园地。“复审无效审查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保障了专利复审委员会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效促进了复审无效质量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专利复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专利复审委员会还针对复审、无效案件定期开展质量抽查和评估,除关注审查决定质量外,还在质检中对过程质量进行监控,总结审查过程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标准执行不一致问题;另一方面,围绕审查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质检工作。
为了使前后审级之间信息共享渠道更为畅通,专利复审委员会还建立了系列案件前后审级反馈机制:在信息共享方面,成立质量提升工作组,分领域设置复审业务联系人,保障前后审级反馈机制的落实,加强对系列复审案件的信息共享;在案件协调方面,充分发挥质量提升工作组的沟通协调作用,对于在前审阶段反馈的系列案件进行跟踪和调配;在问题解决方面,对于系列复审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由复审业务联系人组织协调相关申诉处确定处理意见,必要时由质量保障处在委级层面组织专家作出处理意见。截至2017年底,专利复审委员会共接收系列复审案件近1000件,质量提升工作组就其中7个批次350余件系列案件在委级层面进行了会审并作出指导意见。
在进行业务指导的过程中,专利复审委员会还探索建立了案例指导机制。典型案例是具体诠释审查标准和审查理念的风向标,也是审查员立足专利审查、提升法律素养的阶梯,对加强专利复审委员会业务能力建设具有巨大价值。近年来,专利复审委员会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项工作组,遴选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优秀审查决定600余件,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炼,编撰了《以案说法-专利复审、无效典型案例指引》一书,通过梳理优秀决定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律观点,以案例综述的方式阐明审查规则和标准。
除了对内提升审查质量,专利复审委员会还高度重视外部反馈意见和交流。针对信访案件和败诉案件,专利复审委员会制定了质量评估方案,进一步规范信访和败诉案件的处理流程,对这些案件进行逐案核查,并向审查员反馈,针对有共性问题的案件召开专门质量分析会。“2017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涉及败诉和信访投诉的200余件案件全部进行了核查,组织召开了6次质量分析会。对于信访和投诉中涉及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以外部反馈为抓手,及时发现、及时分析、持续反馈,有效促进了审查质量的提升。”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重视信访和败诉案件外,专利复审委员会还进一步加强与法院的交流工作,组织了3次与法院间的研讨会。2017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向最高人民法院选派技术调查官4人,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选派1人,通过人员交流的方式,促进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的良好衔接。
复审、无效案件审查质量的提升,需要每一位审查员提升能力、履职尽责。在提升审查质量和效率、加强处室管理方面,专利复审委员会医药生物申诉一处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审查方面,医药生物申诉一处一方面强化了处级质检和决定报批职能,改变部分案件免检的做法,每案必经处级质检和决定报批两关,以高于局、委质检标准的要求审视每份审查决定,发现问题立即召集处内扩大讨论。“此举并不以质量评定为目的,而是通过对实战中发现的棘手问题进行讨论,统一全处做法,高效传递审查经验。”相关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医药生物申诉一处还强调重视事实认定和在审查决定中充分说理,重点从查证和论证两个方面锤炼审查员的“真功夫”,既提升合议组驾驭大案要案的能力,也为后续可能发生的行政诉讼打牢基础。
审查标准是审查员经过总结梳理并提炼出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医药生物申诉一处针对近年来中药领域专利申请出现的新情况,梳理了专利申请文件不同撰写形式所呈现出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审查方法,重点加强中药组合物技术效果证明的审查。同时,引导审查员多角度审视中药专利的核心价值,保护中医药创新成果。在西药领域,该处正在开展中美欧日韩五局之间关于创新性审查的比较研究,稳步推进关联案件的收集、分类和比较分析。
“复审、无效审查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专利复审委员会持续、系统推进。在今年的工作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将根据外部反馈和实际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复审质量上,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征集培训意见和需求,对合议组组长进行集中培训,逐步提升复审质量。培训的着力点也将围绕创造性评判标准、审查员对复审程序和职能的准确理解等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纵向来看,在进一步提升复审质量的基础上,专利复审委员会将加强针对前审部门的业务指导,保证审查标准执行一致;从横向来看,专利复审委员会还将加强与法院的业务交流,促进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的有效衔接,通过多方发力、互相支撑,持续提升专利审查质量。
推荐阅读
-
江苏大学主办第八届三江知识产权论坛在镇江举办
2021-06-30 •40 次
-
湖南在我国专利奖金奖中夺得两项
2021-06-30 •47 次
-
专利支撑合肥显示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2021-06-24 •26 次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款创新药获批上市
2021-06-24 •272 次